36歲的徐美佳從一名大學生村官到創辦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,帶領原隆村建檔立卡戶脫貧后,2022年,她的愿望是帶領更多婦女們走上創業之路和致富之路。
2009年,徐美佳通過參加中組部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,成為固原市六盤山鎮一名村官,4年任職讓她對寧夏西海固農村產生了深厚感情。因為這份情結,2019年,徐美佳響應各級政府招商引資和脫貧攻堅的號召,作為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,在閩寧鎮創建了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。這是一處集寧夏農特產品生產、加工、銷售、品牌培育、就業服務、電商創業孵化、技能培訓于一體的電商扶貧示范基地。通過推廣電子商務進農村,助力農產品上行,從而實現脫貧。
剛到閩寧鎮,徐美佳發現建檔立卡戶家庭中的留守婦女,普遍文化程度低,會用的電腦寥寥無幾,根本無法適應電商工作要求。“不怕學不會,就怕不想學。”起初,有的女工甚至不敢動電腦怕弄壞,她給大家加油鼓勁,漢字從最簡單的教起,電腦培訓從開關機、左右鍵最基礎的開始,管理女工發信息都改成語音,手把手地教,整個培訓過程異常艱難。梅花香自苦寒來,當年的“雙11大促”,全員上陣大獲全勝,參與直播賣貨的女工們,信心和積極性一下子被激發出來。
為給員工提供幫助、創造條件,同時培養鼓勵她們創新創業,徐美佳挑選了海燕、馬燕等6名女工作為首批直播團成員,在快手平臺開通“閩寧巧媳婦直播間”,通過新媒體直播營銷的方式,將枸杞、黃花菜、紅棗、雜糧、葡萄等寧夏本地特色農產品賣到了全國。此舉讓數十名閩寧鎮留守婦女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增收,其中“閩寧巧媳婦兒”團隊已經成了小有名氣的“網紅主播”。現在,不僅是閩寧鎮的蜂蜜、西紅柿、葡萄酒、山羊奶、羊肚菌等日漸豐富的農特產品通過電商發往全國各地,通過直播間,福建的銀耳、紫菜、茶樹菇、姬松茸、香菇等土特產也打開了西北銷路。
電商扶貧車間的“巧媳婦兒”們是幸運的,在家門口就能就業,不僅家庭地位提高了,收入穩定了,留守老人、兒童無人照料的問題也解決了。不認字的員工馬燕拿出工資的三分之一為孩子報了興趣班,27歲的馬云素也開始琢磨著讓3個孩子學點課外知識。一名“巧媳婦兒”說:“我們都吃過沒文化的虧,娃娃再不能走我們的路,我們出來工作是幸運的,通過電商脫貧致富,認識了外面的世界,也希望孩子們能延續這份幸運,過得比我們更幸福。”
目前,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先后錄用移民員工96人,其中64人都是過去的建檔立卡貧困戶;培訓農村電商實用型人才上千人,幫助上百農戶通過電商平臺拓展了營銷渠道;疫情期間馳援抗疫一線,將銷售收入的部分反哺所在的閩寧鎮。徐美佳在電商扶貧的路上也越走越穩當,她希望能吸納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走出家門,通過“電子商務進農村”找尋更美好的生活。(記者 張艷麗)
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的女員工在包裝枸杞。資料圖片